我剛到日本的時候,對日本的許多地方都不適應,比如日本的“聲音”。
日本“靜”得讓我受不了的地方
在日本,地鐵是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不管車站內(nèi)如何熙熙攘攘,行駛中的地鐵車廂內(nèi)都是很安靜的。日本人規(guī)矩地坐著或站著,面無表情、似看非看地望著窗戶。即使熟人間也很少交談,偶爾竊竊私語,聲音壓得很低。所有人都刻意保持著車廂內(nèi)的安靜。車廂內(nèi)惟一在賓館大堂、機場等地方,日本人的表現(xiàn)和地鐵車廂內(nèi)差不多,這些地方也很安靜。我想,或許地鐵車廂等都算是公共場所,所以大家要保持安靜,讓人不覺得混亂。
但我的這個想法很快就被證明是錯誤的。日本人在餐館就餐時、在住宅區(qū)內(nèi)等比較“私人”的場合,也都非常安靜。在大小餐館中,人們低頭用餐,低聲交流,店內(nèi)播放的輕音樂可以聽得清清楚楚,完全見不到那種猜拳行令、三五個哥們兒“要一壺好酒,談談這些年的辛苦”的場面。
很多日本家庭的主婦是不上班的,白天在家操持家務,或者看電視什么的,但我走在偌大的住宅區(qū)內(nèi),感覺一幢幢房子都像是空房子一樣,只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和喘氣聲。后來朋友告訴我,日本人即使在家中也盡量不制造出大的聲音,不然會被投訴。我還真沒聽到過誰家大唱卡拉OK。
為什么日本人這么喜歡安靜?即使在家里也不能“為所欲為”,不覺得壓抑嗎?
日本朋友告訴我,日本人認為,安靜是一種享受。
在我教的漢語課上有40多個青春年少的日本學生,個個安靜,沒人踴躍發(fā)言,即使我問“聽懂了嗎”,也很少有學生大聲告訴我“聽懂了”。其他外國教師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一開始懷疑自己教學方法不好,后來才明白,日本學生在課堂上只習慣聽和記筆記,而不是發(fā)問和互動。這種安靜是不是享受呢?我困惑。
日本“吵”得讓我受不了的地方
是不是日本所有的地方都“以靜為主”?不是。
我經(jīng)常去住處附近的超市買東西。日本的超市真的很吵。倒不是顧客們發(fā)出的聲音吵,而是超市不斷用“店內(nèi)播音”輪番轟炸你。
日本的超市從早上開門營業(yè)到打烊,一直播放各種“信息”:本月幾日是“顧客感謝日”,超市屆時會將什么產(chǎn)品以特別價格“大奉送”;今天幾點到幾點是“限時搶購”,先到的50名顧客將會買到怎樣優(yōu)惠的商品;本超市推出的積分卡和優(yōu)惠券有幾種,每種的使用方法和優(yōu)惠時間段;上半年有顧客抽中超市大獎,去夏威夷旅行……廣播的聲音遍布超市的每個角落,總是打斷我的思考,讓我沒法安靜地挑選商品和比對價格。
好不容易等到這類廣播結(jié)束,超市又開始放“店歌”。光臨的次數(shù)多了,你都會唱他們的“店歌”了。日本很多超市都有“店歌”,內(nèi)容基本上是反復歌唱店名和口號。比如日本知名連鎖超市佳世客(JUSCO)的“店歌”是:“JUSCO!JUSCO!總把新鮮和愛送給你。”這種“店歌”普遍采用美聲唱法,震耳欲聾,讓我無處可逃。
超市快打烊時,會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這是日本超市、百貨店必放的打烊曲。
和超市里的這些噪音相比,日本“扒金庫”更讓你瞠目結(jié)舌。“扒金庫”是深受日本人喜歡的彈珠賭博游戲。在“扒金庫”內(nèi),鋼珠在機器內(nèi)翻滾,賭博機運轉(zhuǎn)的聲音非常大,大到里面的人即使大喊,彼此也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店員們均佩戴耳麥。“扒金庫”里煙霧繚繞,空氣很差,但很多日本人能雷打不動地在里面一坐一天。我第一次進去的時候,待了不到5分鐘就逃出來了。
日本的電視節(jié)目多是綜藝娛樂和新歌排行節(jié)目,打開電視,總能聽到有人大呼小叫或狂笑。還有一個令我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日本的書店里也很吵,跟超市一樣不斷播放著各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