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 為什么家長都把孩子送出國了?

閱讀:23667 來源:轉載
分享: 
當你發(fā)現(xiàn)拉美未必那么窮,歐洲未必那么富,美國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國人數(shù)學比你強,廁所有100種不同的叫法,加州沒有牛肉面...你會覺得這一點點的不同都是值得去外面看看的理由。

高考之前,教育部和國家發(fā)改委聯(lián)合公布了一份名為《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12個省(市),將向中西部10個省區(qū)調劑共16萬生源計劃。而湖北和江蘇撥出的名額占到了總生源的近一半。

這在現(xiàn)實和網絡世界引起軒然大波,并引起了大規(guī)模的湖北、江蘇等各地家長集體請愿的事件。在總調出計劃中,承擔最多任務的是湖北、江蘇兩省,總計劃的半壁江山分攤給兩省。但滑稽的是湖北的一本升學率并不算高,江蘇更是全國倒數(shù),甚至還不如生源調入一些省份。相反一本錄取率名列全國榜首的北京、天津、上海(幾乎是江蘇的2.5倍)、資源最豐富的卻只調配出區(qū)區(qū)幾千名名額。

基于教育資源、錄取名額分配不公平的積怨,家長紛紛表示抗議。

而與此同時,將要留學美國的高中生大部分已經收到了自己理想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他們幸福的假期。

2015年,中國大陸高考人數(shù)是942萬,而2008年,這個數(shù)字是1050萬。與中國大陸高考人數(shù)下跌相比,SAT考試倒是越來越熱,甚至出現(xiàn)井噴狀態(tài)。SAT官方機構美國大學委員會披露的數(shù)據顯示,來自大陸的考生2008年7000人、2009年1.5萬人、2011年2萬人、2012年激增至4萬人。2014年全球參加SAT的國際考生人數(shù)達到13.73萬人,這其中有一大部分為中國、韓國學生。

中國已經成為每年美國大學最大國際生源地,是海外高中生源的第一大國,留學低齡化的井噴趨勢。

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正在成為中國小孩新的目的地。《華爾街日報》刊文稱,過去五年,加拿大多倫多地區(qū)的國際中學生突然飆升了40%,其中四分之三來自中國。

現(xiàn)在有條件的家庭都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外留學,出國留學不止為了一紙文憑,出國留學后,受不同國家文化的影響,不少留學生的思維都會有所變化,有人總結了留學生和不曾邁出國門的人的10點區(qū)別,大家同意嗎?

拒絕價值觀和道德綁架

沒有深切接觸過西方文化的人或許很難理解這點。因為在中國文化當中,每個人都是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一員,深深地和別人聯(lián)系在一起。每個人都被別人評判,每個人都評判別人。

而在西方社會,人是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西方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lián)系。

作為一個文化上的自由主義分子,西方人一般“不輕易評判(Don't judge)”其他人,所以非常不喜歡道德和價值觀綁架,而Don't judge,亦是有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

世界很寬廣,容易適應各種環(huán)境

曾經有個留學生在微博感慨說,留學讓她得到的不止是學歷,更重要是獲得包括“把自己丟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各種能力。

而就像會兩種語言的人更加容易學習第三種語言一樣,留學期間接觸到不同文化的人,會讓留學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在國外呆久了以后,會覺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單一國家里。同時更換環(huán)境的心理障礙也小很多,你不會覺得那是件有多厲害或多困難的事。

辯證的看待問題

有過留學經歷的學生,大多不會盲目追捧或者貶低西方或國內情況,他們經常會對比中西兩種文化和觀點,開始理性的分析中西兩邊各有的美好。

珍惜國內的各種美好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留學期間會變得更熟悉和熱愛中國文化——他們會開始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受到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的熏陶非常幸運。會覺得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特別感人。會非常珍惜中國文化中“人情味”這一點。覺得中國人有一種忍辱負重如平常、總是要活下去的非常令人感動的生命精神。還有中國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更加獨立

這是西方人“獨立”的價值觀。因為不尊重他人的人在西方文化里很令人討厭。

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響他人,不麻煩他人,不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輕易評判別人,等等。

充滿正能量

大多數(shù)西方人都是心態(tài)良好、充滿正能量的人,很少去抱怨自己國家或者他人,他們茶余飯后的話題都是如何更好的去享受生活,去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比較正面積極一些。

了解世界的復雜性并且尊重

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可能性,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這既是大學學術訓練的結果,也是經歷的結果)。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留學生就業(yè)時,可以在工作中竭盡所能瘋狂努力,但多數(shù)不會將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甚至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比起單純考慮高薪厚職,更愿意去選擇一份或許報酬略遜,但能讓他們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jié)奏的工作。

戀愛觀更加單純一些

在戀愛關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企圖讓對方的生活和你融為一體,你也不用刻意改變你原有的個性去遷就對方,這樣的愛情反而容易夭折,即便結婚了,雙方都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就像手里抓著一把沙,抓得太緊或者太松都可能會失去更多,尺度很重要,而且也不要去追逐海枯石爛永恒的愛情,只要當初兩人都是真誠地愛著對方,無論結局如何,都無怨無悔,有情人會終成眷屬。

尊重個性的自由

在中國,大多數(shù)家長不鼓勵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都希望好好念書,以后有事業(yè),有家庭,有車有房,這樣的生活才是應有的人生,對別人各種各樣的人生也缺乏包容心理,總是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別人的生活,尤其是用一種多數(shù)人,集體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對錯,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的一個原因,只求同,不存異,奇思怪想早早地就被扼殺了,想要活得與眾不同的人在國內的壓力比國外大多了,要頂住各種世俗壓力。

在國外,你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怪人”太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沒有怪人了。

留學的我們一邊去經歷,一邊去發(fā)現(xiàn)。經歷你從未經歷甚至以后也不可能再經歷的一切,發(fā)現(xiàn)你從未認識過的自己。

也許是循規(guī)蹈矩的你的背后,一個你從不知道的叛逆而張揚的你;也許是一個嬌生慣養(yǎng)的你的背后,一個你尚未意識到的堅韌而強大的你;也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你的背后,一個你刻意隱藏著的悲傷而敏感的你;也許是一個故作灑脫的你的背后,一個你想要忘記的多情而脆弱的你。

告別了熟悉的一切,來到一片陌生的土地,說著別人的母語,結交著全新的朋友,在挑戰(zhàn)著每個初來乍到的你,卻也是在給每個人一個機會,去嘗試做一個也許想象過、期待過,卻沒有機會在原來的人生軌跡里去成為的自己。

當你發(fā)現(xiàn)拉美未必那么窮,歐洲未必那么富,美國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歪國人數(shù)學比你強,廁所有100種不同的叫法,加州沒有牛肉面...你會覺得這一點點的不同都是值得去外面看看的理由。

就是這種種背后的堅持,種種的經歷,練就了一個不同的你,或許你經歷了千山萬水更留戀故土,或許你更留戀外面的世界向往自由,但不管你做什么選擇你都帶著一顆更強大的心臟。